我和我的村丨跑成了“泥腿子”_环球新要闻

2023-05-15 22:46:09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

讲述人: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税务局派驻惠农区庙台乡通丰村第一书记 李超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去通丰村报到,我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村民的第一印象都觉得我“不接地气”。但两年下来,我不仅跑成了“泥腿子”,还成了村民口中的“玉米书记”。

刚到村上,在入户走访熟悉村情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村合作社遇到了发展困境,有村民反映,“一年辛苦经营,就因为个别企业欠我们合作社的账不还,影响了大家分红”。村里的合作社主要以种植农产品为主,并没有主打的产品,特别是大家伙儿对今后种什么、靠什么拳头产品打响品牌,既没有方向,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村民要致富,光靠简单的农作物种植不行。我想,能不能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打出合作社种植“拳头”产品,让村民的收益更可观。之后,我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在惠农区庭丰糯玉米专业合作社和惠农区通丰力之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找到了突破口,我通过分析这两个合作社财务数据、比对企业库存产品,利用税务大数据从专业角度分析合作社发展困境,首先帮助其享受到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根据上下游需求对接辖区企业,以送货上门的方式为合作社销售产品。

在此期间,我也发现了通丰村种植的糯玉米口感香甜,这正是个极好的“卖点”。为了拓宽糯玉米销售渠道,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我自己买了5000多元的糯玉米,送给同事、亲戚和朋友品尝,得到了极大好评,这让我对发展糯玉米产业充满了信心。“应该放大糯玉米的优势。”随即,我撰写调研报告向上级请示,详述糯玉米产业的优势及发展趋势,得到了市级包抓领导的肯定。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村民对种植糯玉米积极性不高,因为以前合作社只收购个头大点的糯玉米,小一点的只能当饲料,大家觉得种一季糯玉米没有种青贮等作物的收益高。有些村干部也认为糯玉米是小产业,拿不上台面。虽然“唱衰”声一片,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我还是积极做“对上”和“对下”的工作,一方面主动和政府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支持指导,一方面逐一去做村干部和村民的工作,引导他们转变思想,鼓励大胆尝试。我也带头分析、研究如何扩大生产、打开销路、规范经营,从田间地头到机关单位,从农户炕桌到村部大院,风里雨里来回跑,一遍又一遍地说,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方案。最终,2022年6月8日,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惠农区庙台乡通丰村优质糯玉米产供销示范建设项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地,该项目前期投资300万元,在通丰村建设保鲜冷库、加工车间和蒸煮车间配套设施。今年,合作社种植糯玉米1600亩,带动农户种植1400亩,按照每亩产量达到2800根、每根利润增加0.5元算,年收入可达到420万元,每亩比传统黄玉米增收700元,能够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监测户、残疾人、低保户等200人次就业,年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至1万元。

驻村以来,我还帮村上追回了企业拖欠村合作社的货款3.5万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主动对接线上线下,帮助群众销售滞销的钙果及农副产品2吨,助推发展壮大“通丰铺”品牌;协调辖区帮扶企业慰问困难群众、积极改善村办公条件……在村民的喜悦交谈中,我也成为了他们口中的“玉米书记”“泥腿子书记”。

来村里的两个年头,我和大家处成了“知心人”“自己人”,我将继续保持工作热情,将工作落在田间地头,坚持发展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多办实事好事,以“自己人”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帮助通丰村走上致富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

关键词:

上一篇: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二级残骸轨道参数公告(一)
下一篇:最后一页